探索台灣茶葉之路,你所不知道的「福爾摩沙茶」!從大稻埕開始,尋根台灣茶的百年風華

首圖 scaled

 

說起台灣的伴手禮,許多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都會是「台灣茶」,可是我們是否有思考過,台灣的茶葉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聞名世界?我曾經追尋印加帝國的足跡,也朝聖過絲綢之路,如今再回頭審視自己從小到大生長的土地,不禁好奇台灣是否也有這樣的見證歷史的道路?或許「茶葉之路」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,重新尋覓這條「茶路」並不容易,從零碎的史料中拼湊出脈絡,一路由深坑、坪林、大稻埕到淡水,終於重新掀開台灣百年的茶葉故事。

台灣大量種植茶葉的歷史起源於19世紀,廈門商人引進福建武夷山一帶的茶種到台灣,見到這裡的氣候十分適合茶葉生長,因此廣為栽培,就此落地生根,後來英籍商人約翰·陶德成立〈寶順洋行〉,以「Formosa oolong」為名出口紐約一砲而紅,打響了打響了「福爾摩沙烏龍茶」名號,就連法國知名的老牌茶飲品牌瑪黑兄弟(MariageFrères)的Logo上都有「Formose」的字樣,足見台灣茶當時在全世界火紅的程度。

 

福爾摩沙茶走向世界舞台,大稻埕的茶葉掏金傳奇

 

「大稻埕」是南北貨集散地,也台北最早的商業中心,時至今日過年期間置到迪化街辦年貨的人潮依然熱絡,不難想像昔日繁華模樣,而其實讓大稻埕發跡的商品正是茶葉。

說起大稻埕的茶葉史,得從被譽為台灣烏龍茶之父的「約翰・陶德」開始講起,約翰・陶德是在台灣經商英籍商人,眼光精準的他發現了茶葉的商機,於是引進機器化製茶的技術,選在大稻埕烘焙、加工後試銷到澳門,不出所料大獲好評,1869年約翰・陶德首度將12Kg的台灣烏龍茶運往紐約,成功掀起了喝烏龍茶的世界風潮,大稻埕的商業從此蓬勃發展。
茶之路14

 

約翰·陶德所經營的〈寶順洋行〉原在淡水,他將寶順洋行遷移至大稻埕,在這邊的茶行加工完畢後便直接運往大稻埕碼頭,經由淡水河運送到淡水,再換大船出海運往世界各地,如今大稻埕碼頭的模型船隻,正是模擬當初出口到紐約時的船型。
茶之路15

 

這條看似不起眼的街道名為「貴德街」,是當初通往大稻埕碼頭的道路,也是北台灣第一條洋樓街,許多茶行的後門都在這裡,茶葉貿易興盛時熙攘往來,時光悠悠,昔日繁華光景不在,這條被遺忘的老街只剩年久失修華麗建築淺淺刻出歷史的痕跡。
茶之路8
茶之路11

 

如同沒落的貴族,貴德街上顯眼的巴洛克建築只剩下陳天來故居。
茶之路12
茶之路13


(▲陳天來也是大稻埕的傳奇人物之一,20歲創辦「錦記茶行」,迅速擠身大稻埕富商行列,與寶順洋行的買辦李春生是好友,陳天來故居為典型巴洛克風格建築。)

 

實際走訪大稻埕,昔年興盛的印記處處可見,全台北第一家西餐廳「波麗路」、第一台留聲機都在大稻埕,三不五時現身的巴洛克紅磚建築,再再印證了百年前的風華。
茶之路2

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日據時期達到全盛,處處可見茶行,每逢茶葉要出口時學校便會停課,因為學生們都會留在家中幫忙做茶,沒有人會到學校上課,也因為茶葉出口頻繁,船隻回來時順道帶些布料與南北貨回來販賣,大稻埕的貿易更加多元,茶葉帶動了整個地方的富裕,大稻埕的洋行、商舖、茶行處處可見,拿來談生意的酒家也應運而生。
茶之路1
茶之路4

 

所謂「南糖北茶」,茶葉貿易興起之際的大稻埕究竟多有錢呢?據說當時每個茶商家中都必須有小金庫來存放現金,茶商二代考上了法官後仍回來經商,因為茶商一天的收入是法官一個月的薪水。
茶之路5
這家台灣銀行的出現,竟是因為當初茶商收太多現金,必須每日存到銀行才成立的。
茶之路6

 

在大稻埕有多少人因茶葉致富已不可考,其中不乏許多台灣早期的知名富商,像是寶順洋行的買辦(指協助洋行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,既為洋行僱員也可獨立經商)李春生,因茶葉貿易成為台北第二富豪(第一富豪為板橋林家),並藉由約翰·陶德結識馬偕牧師,並協助馬偕傳教工作,至今貴德街上仍有李春生紀念教堂。
茶之路10

台灣北部最早種植茶葉的地方,原是不在坪林?


大稻埕是北台灣茶葉加工的地方,但是茶葉究竟種在哪?若問起這個問題許多人的答案一定是坪林,但其實北台灣最早種茶的地方是深坑,因為茶葉需求量太大才陸續開發坪林等地方種植,「文山包種茶」正是整個文山區的統稱。

雖然如今深坑老街到處都是賣豆腐,但台灣茶葉全盛時期深坑老街上曾有三十多家茶行呢!
茶之路16
茶之路17

 

來過深坑老街無數次,我從來沒發現這裡居然有個渡船頭,就是當初用來運送茶葉與農產品的碼頭,茶葉採收後運至碼頭,順著景美河而下直接送到大稻埕加工,如今只剩淤積的河道緩緩訴說過往茶葉的叱吒風雲得時光。
茶之路19
茶之路18

 

下次來到深坑老街,吃完臭豆腐,也來找找這個舊碼頭在哪吧!
茶之路20

 

 
 

 

淡水,台灣茶路的最後一站

200年前的「福爾摩沙茶之路」最後一站究竟在哪呢?答案是「滬尾」,也就是現在的淡水。

文山區種植茶葉、大稻埕烘焙茶葉,而位於出海口的淡水則負責將茶葉運送到世界各地,因此淡水有不少貿易行、洋行,約翰·陶德的〈寶順洋行〉最早也是立足於淡水。
茶之路71
(▲以前的淡水河水深足以停泊大型船隻,淡水老街中正路末段,舊稱「烽火段」,淡水海關碼頭即位於此地,這也是當時北台灣主要進出口的碼頭。)

 

淡水紅毛城之內一個模糊不清的界碑,見證了寶順洋行在淡水的光景。
茶之路76
茶之路75
(▲寶順洋行界碑位於淡水紅毛城之內。)

 

要在淡水找尋台灣茶路的蹤跡,或許可以從老街上的〈得忌利士洋行〉著手,在清朝年間〈得忌利士洋行〉曾是淡水五大洋行之一,除了經商外,更獨佔臺灣航路三十年之久,大量出口的茶葉、樟腦等台灣產品。
茶之路63

 

經過整修的〈得忌利士洋行〉以「古蹟博物館」的方式重新對外開放,除了生動的展示以往淡水碼頭貿易的熱絡外,也記錄清朝末年清法戰爭的歷史。
茶之路66
茶之路64
到了日據時期,茶葉也開始出口日本,因此有了小包裝的誕生。
茶之路68

 

得忌利士洋行

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、316-1號
電話:(02)2629-9522
營業時間:9:30~19:30(免門票,防疫期間須戴口罩)/每月第一個星期一(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,翌日休館)
相關連結:Google Map官網

 

 

 

坪林白青長茶作坊,有種精神叫回家種茶

 

隨著雪山隧道開通,坪林更安靜了,看似平靜的小鎮卻正在悄悄改變,一群返鄉種茶的年輕人將文山包種茶推向國際舞台,〈白青長茶作坊〉的第五代兄弟白俊育和白順楊便是其一。

雖然身為茶農的小孩,但從小在茶堆裡打滾的兄弟倆並沒有學習如何做茶,直至2010年決定返鄉種茶,一切從頭開始,做中學、學中做,竟也過了將近十年,帶著自家的包種茶上國際戰場比賽,屢屢獲勝,證明台灣茶的實力。
茶之路33
青年回鄉,是繼承傳統也是創業,除了學習種茶、做茶外,白俊育和白順楊也開始著手做品牌,以父親的名字「白青長」為品牌推廣自家的茶葉,文山包種茶的茶色「青」,條型茶葉片「長」,「白青長」不僅是父親的名字,更代表包種茶的特色。
茶之路23

 

茶坊外面的茶園,是許多廣告的取景地。
茶之路21

 

台灣的烏龍茶向來都是世界比賽的常勝軍,但是現在年輕人並不太喝茶,對部分人來說「品茶」似乎是門高深的學問,往往令人聞之卻步,因此〈白青長茶作坊〉現在除了賣茶外,也開始著手教導遊客如何品茶,並有製茶體驗的活動。

透過嗅覺、味覺、觸覺具體化的描述,新手可以輕易品出茶的滋味、香氣和口感,品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,而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茶之路30

 

在好山好水的坪林看著茶葉緩緩舒開,心情也舒展開來。
茶之路27
茶之路26
茶葉和酒一樣越放越有價值,同樣的茶葉經過不同時間的發酵,就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味,文山包種茶的加工方式屬於青茶,剛採摘的茶葉清淡花香,擺放了十年後的茶葉越陳越香,幾個月的茶葉反倒不上不下,成了最沒有特色的一種。
茶之路31

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,喝茶只會分好不好喝,「品好茶」似乎是有時間有錢的人在做的事(笑),然而〈白青長茶作坊〉經由網路行銷、教學活動、重新包裝等方式,懂茶、品茶似乎不再高深,成功提升自家茶葉的價值,讓「喝茶」這件事年輕化,為台灣的茶文化延續了源源不絕的能量。
茶之路25

除了〈白青長茶作坊〉外,坪林還有30幾位青年,或是返鄉,或是因為深愛這塊土地而留下,來自雲林的阿德,經營了〈金瓜三號〉和〈坪感覺〉,從食農教育、深度旅遊開始,讓遊客以在地的方式親近坪林。

在這些年輕人的努力下,坪林的美好被更多人看到,「喝茶」也成為時尚的活動。

(延伸閱讀:坪林老街美食、坪感覺 JustPinglin|今天就在古宅用膳吧!老屋改建文青風餐廳,在地食材結合茶葉的創意料理)
茶之路62

 

 

白青長茶作坊

地址:新北市坪林區坪雙路二段 8 號
電話:(02)2665-7279
營業時間:09:00–18:00
相關連結:Google MapFB粉絲頁官網

 

兩百年前深坑、坪林種植的茶葉,在大稻埕加工、淡水出口逐步走向全世界,「Formosa oolong」曾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,也曾幾經起落,退出了世界主流,如今坪林的茶園內與年輕茶農的對話間,才明白「福爾摩沙茶」從未沒落,只是不同的方式重新走入人們的心中。

台灣茶之路,未完待續。

 

【本文與新北市文化局合作推廣】

 

 

 

 

歡迎到Facebook來聊天!IMG 20211204 140437 scaled

 

也可以在Instagram找寶兒!寶兒 遊樂園 scaled





發表迴響